两个盲人爸爸和一个弃婴的至爱亲情 薄熙来亲笔批示

14年前,一个体重不足3斤的女婴被遗弃街头,孱弱如鼠。14年后,女孩已婷婷玉立,成绩优异。


谁能知道,是两个双目失明的“父亲”,从冰冷的街头捡回弃婴,并在14年、5100多天的黑暗世界中,以粗糙的双手和深沉的父爱,为那个柔弱的生命撑起一片晴空……


2011年2月27日,重庆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思居村六社。


“爸爸、幺爸,别人都有妈妈,我的妈妈呢?”回忆起女儿赵丽10年前这个让人倍感心酸的问题时,盲人兄弟赵光富、赵光辉空洞的眼窝,沁出了晶莹的泪滴。


那是2001年春节前夕,他们共同的女儿、年仅4岁的小赵丽奶声奶气地问了这个他们一直讳莫如深的问题。


6岁女孩怕伤两个盲人父亲的心,年年祭拜并不存在的妈妈。看似难以理解的坚持背后,是这父女仨之间的至爱亲情。


“进家门时,丫头只有不到3斤啊!”赵光富挥舞双手,比划着当年襁褓中的赵丽,浓眉紧锁。


在那个飘雨的黄昏,一生中从未抱过孩子的赵光富,双手紧抱襁褓中的赵丽,整整3个小时不松手,直到小家伙尿湿襁褓才交给母亲换尿片。


同是盲人的弟弟赵光辉,晚上躺在破床上,烙烧饼般地辗转反侧,直到鸡叫三遍仍未睡去。另一房里的赵光富更是沉不住气,半个小时后就披衣起床,摸到父母房门前低声问小家伙怎么没有哭声。


那一年,赵光富33岁,赵光辉25岁。曾经因眼睛问题相亲失败时,哥俩都没失眠过。而这一次,为了这个“老鼠般”瘦弱的弃婴,两兄弟彻夜失眠了。


兄弟俩的父母,因为那个时代特殊的风俗,属于“亲上加亲”。兄弟俩不到10岁眼睛就开始模糊,医生深深的叹息,宣判了他们此生注定远离光明。


对小赵丽的意外到来,兄弟俩都隐约明白父母的用意,当他们老去之时,长大的赵丽将是兄弟俩下半生的依靠。那一天,睡在不同房间的两兄弟,生出一个相同感受———我们也当爸爸了!


“当爸爸”的兴奋没持续几天,现实的困境便向这个困窘的家庭袭来。小家伙被表姐送来时,一并买了两袋奶粉。但两袋奶粉很快就吃光了。


饥饿的小家伙撕心裂肺的哭喊中,赵光富兄弟急得团团转,听从母亲的建议,他们摸索着,拿出了家里舂米用的石臼,开始给赵丽舂米浆。


这在正常人看来并不复杂的过程,对当时已完全失明的赵光富兄弟而言并非易事。


米要前一晚淘净泡好,次日鸡叫时分就得起床摸索着舂米。舂完一次后,用布过滤一次,再舂二次、三次,由于看不见,赵光富就以这种笨办法确保米舂得够细,以防未舂细的米粒灌入孩子气管。


然后,点柴火细细熬制米浆,中间要不断搅拌。因为看不见,他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粘锅烧糊。最后加糖等其自然冷却,用嘴唇试试不烫后,再灌入奶瓶喂给赵丽喝。


“做一次米浆得两三个小时,有时候熬米浆,站着搅拌搅着搅着都要睡着。”回忆起那些“闻鸡舂米”的日子,这个沉稳的汉子嘴角会露地出难得的微笑。


问及为何不一次性多做点米浆时,赵光富脖子一梗:“不新鲜的米浆绝对不能给娃吃!”

屋子里刹那间陷入沉寂。


 


“你妈妈……妈妈去世了……去世就是死了……”最终,赵光富结结巴巴地打破沉默。


“死了?!怎么死的?”


“打工……打工外地死的……”


“哦,那我要给妈妈烧纸。就像隔壁给他们奶奶烧纸那样。”


小赵丽稚嫩的童声,勾起了全家人沉重而复杂的回忆。


1997年农历三月十五,赵家的表姐王德会,在自家餐馆门口发现一个出生仅40多天的遗弃女婴。而当时,赵家因为两兄弟是盲人,正希望能领养一个孩子。就这样,这个满月不久的弃婴被送到了赵家,她就是后来的小赵丽。


无法解释当时只有4岁的小赵丽为何如此执著,当天就缠着赵光富买来了香烛纸钱,在院子一角,在寒风中虔诚地拜祭。身后,4个大人默然肃立,泪流无声。


此后十年,这悲伤的一幕,在每年春节前夕,都会准时上演。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爷爷先后离世,这个家庭由5个人变成3个人。


“其实6岁那年,我就知道,我是捡来的……”望着院子外的竹林,14岁的赵丽轻声说出这个深藏在她心中多年的秘密,面庞上浸着隐隐泪痕。


6岁那年,表姨来家做客,路过奶奶卧室时,她听到了表姨感叹,“唉,娃娃命真苦,捡来时手脚小得像老鼠……”早熟的她,敏感地察觉这就是自己的身世,尽管如遇雷击,但她却以成年人都难以想像的克制,悄然走开……


6岁就已知晓身世,为何仍旧年年还要烧纸祭拜,延续那个谎言?


“不祭拜就等于拆穿了爸爸们,他们,不容易!”赵丽望着远处的赵光富、赵光辉,心痛地说,“无论我是不是捡来的孩子,他们都是我的亲爸爸!”


就这样,父女仨仍旧在春节前夕,怀着各自复杂的心事,烧纸祭拜,年年不断。

在14年厚重如山的父爱浸润下,赵丽不仅善良而懂事,还懂得了感恩。赵丽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能够独立工作,给两位盲爸爸养老。“我的记性好,所以爸爸们对我的点点滴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赵丽爱吃瘦肉,可在这个贫寒之家,满足这点要求实属不易。但细心的赵丽很早就发现,每次只要吃肉时,碗里的肉总是肥瘦分明。两位盲爸爸这时似乎突然复明,筷子总是能准确地只夹到肥肉。


赵丽搞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在一个周末,她蹑手蹑脚跟踪观察了盲爸爸们做饭的全过程。


生火、煮饭、洗肉,尽管磕磕绊绊却也还顺利。那次轮到幺爸赵光辉切肉,很奇怪,他拿起肉之后并不急着切,而是捧着那块肉,像盲人摸骨一样,从头摸到尾。赵丽注意到,他不仅在认真地摸,甚至指甲都深深地掐进了肉里。


如此五六分钟之后,幺爸才右手拿刀,摸索着从指甲掐肉处,小心翼翼地切。很快,一块肉被他切成了两大片。


“那一片是精肥肉,另一片是精瘦肉。”赵丽的叙述开始哽咽。因为随后,她听到在灶边添柴火的爸爸突然冒了一句:“肥肉还要再切大些,不然夹的时候还是分不清。”应了一声的幺爸在切肥肉时,摸索着又移开刀锋,将肥肉切成了近三指宽的薄片,而瘦肉仍保留肉条的状态。


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赵丽就呆呆地站在阴暗的厨房,望着两个摸索忙碌的爸爸,静静地、静静地无声流泪。


自那以后,赵丽养成了吃饭时必定给两个爸爸夹菜的习惯,夹的菜自然是他们精心切出的瘦肉条。而两位盲爸爸,自然也不可能说破,只好装作没事继续吃。


这件事,与每年假祭拜妈妈一样,成为这个家庭又一个温暖的秘密。


14年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磨砺,使得这个孩子内心无比强大。在这个成年人无法揣度的内心世界里,有着怎样的五彩斑斓,没人能够洞悉。或许,从这首她一直在哼唱的最爱的歌曲里,我们能够窥见这个14岁女孩内心深处的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