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中国残联、国家语委与北京师范大学会商共建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

6月17日上午,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程凯,国家语委办公室主任魏丹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常务副校长董奇就共建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事宜进行会商,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商。


程凯副理事长首先代表中国残联,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特别是手语、盲文工作的支持。他指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004万,视力残疾人1233万。手语作为听力残疾人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盲文作为视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有的文字符号系统,都属于特殊语言文字范畴,是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手语、盲文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手语、盲文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通用手语、通用盲文有待不断完善,手语盲文研究机构和队伍急需加快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具有在国内领先的特殊教育专业和科研队伍,拥有与手语、盲文研究密切相关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资源,并且已经建立校级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多年来与中国残联合作承担课题研究,中国残联愿意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进一步建设成为国家手语和盲文中心,不仅承担手语、盲文规范研究工作,还将开展较高层次的手语、盲文研究人才培养工作。他强调,手语和盲文的规范和推广将成为“十二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一大亮点。建设国家手语和盲文中心意义重大,争取用十年的时间,突破手语和盲文的研究、推广瓶颈,较大程度的改善手语、盲文规范、推广状况,从根本上保障三千多万特殊人群使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魏丹主任表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支持共建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将为手语和盲文研究工作提供政策、技术咨询。


刘川生书记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支持共建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她认为,关爱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完全有能力更好的保障残疾人的各项权利特别是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即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章提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事业和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视。无论从教育规律,还是人的发展规律,共建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都应该做。全国教育大会即将召开,共建中心可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大会的具体实践。她强调,承担共建任务,是北师大的社会责任,更是北师大的历史使命。北师大具有扶贫济困、爱心助残的良好历史传统,在开展特殊教育和公益研究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和人才优势,在共建国家中心方面,北师大应有更多的担当,从人、财、物对中心给予支持。未来中心要开门办学,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吸引国内外、多领域、多学科的研究人员、企业家和优秀残疾人士参与其中,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三方还就进一步扩大在特殊教育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合作深入沟通,达成了多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