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手语规范化与推广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0年4月28日,盲文、手语规范化与推广工作座谈会在中国残联举行,教育部语用司、中国残联教就部、中国盲协、中国聋协、中国盲文出版社以及盲文、手语有关研究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教育部语用司综合处处长魏丹首先介绍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的制定背景和当前进展情况,表示将认真听取中国残联提出的修改建议。她还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强盲文、手语的研究,应着重解决盲文、手语规范化问题,同时,尽快规划民族地区的盲文、手语工作,并在法律法规中对盲文、手语的规范和推广运用提出要求。


      中国盲协副主席李伟洪指出,“十二五”期间盲文要重点解决科学化和规范化、研究和普及以及盲、汉互译标准化等问题。同时他还呼吁针对当前“现行”和“双拼”两种汉语盲文并存的现状,尽快做好盲文的规范统一,解决带调问题,以适应盲文出版、计算机处理和现代网络的需求。


      中国聋协副主席杨洋建议:一、在中国手语的基础上编制中国手语词汇和句子字典,对聋人手语语法进行研究。二、研究手语的专家委员会应能参照国际惯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符合条件的、熟悉手语的聋人专家参与。三、对各地地方手语及聋人特定手语词汇,新生词汇手语打法进行研究及归纳总结,适时微调中国手语,使其更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顾定倩建议手语要加强以下工作:一、统一对何谓规范的“中国手语”的认识。二、加强基础性建设,加快丰富手语词汇。三,加强手语研究机构建设。四、加强手语翻译员资格标准建设。五、在各地建设手语工作信息采集、研究推广队伍与网络。六、在聋校加快规范中国手语的推广。同时,“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主要是集中在盲文、手语的推广方面,需补充对于语言自身的规范、研究内容。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钟经华认为,盲文研究存在的问题有:一、汉语盲文由于标调问题,亟待规范,应尽快结束“现行盲文”和“双拼盲文”并存的现状。二、盲文研究较为薄弱,要推动语言研究机构进入这一领域,百花齐放,真正形成盲文研究的良好氛围。三、少数民族盲文研究开展不足,如藏语盲文,目前德国专家所制定的并不特别符合藏语特点,国家应加强关注。


      中国盲文出版社社长张伟建议国家语委、教育部在调研基础上,加强研究,综合两种盲文的优势,从国家层面确定一种规范后,进而在各特教学校、出版机构推广。同时,目前从事盲文研究的老专家越来越少,希望尽快建立研究机构,及时吸纳他们的经验。


      中国残联教就部副主任唐淑芬指出,盲文、手语的规范与推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广大盲人、聋人的权利。规范是推广的前提和基础,应提供支持保障条件,主要包括:理论和技术支持,与盲文手语相关的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盲文、手语专家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等研究队伍和推广工作队伍建设;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领导和管理,教育、科研、特教学校、 残联等分工合作;经费支持。正在研究制定的“十二五”相关发展规划对这项工作应予以强调。


      程凯副理事长作总结讲话,他首先介绍了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一是基于做工作的机遇,借助《国家语言文字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完善提出我们的意见,二是基于我们的责任,我们不能回避盲人、聋人群众普遍长期关注的语文权利问题。他同时表示,1986年之前,国家推广汉字的简化甚至拼音化改革,有过一些违背语言规律的现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约定俗成,加强政府规划、研究与指导盲文、手语规范与推广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部分,目前也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好。《国家语言文字通用法》中未就盲文、手语予以规定,目前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已有了相应要求,虽然有待完善,但仍是一件特殊人群语言文字发展的喜事、大事,是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正确和科学的选择。


      程凯副理事长强调了加强盲文、手语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当前形势下,无论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特殊教育加快发展,还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都要求加快盲文、手语的研究规范和推广运用工作。今年1月2日李长春同志到盲文出版社调研,特别提到繁荣盲人文化事业,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文化权利。要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文化权利,就要保障他们的语言文字权利,就要首先做好盲文和手语的规范和推广工作。面对广大残疾人日益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他们满足教育和参与文化建设权利的需求,盲文、手语的规范推广运用问题必须立即提到议事日程。


      他同时指出,盲文、手语的发展还关系到残疾人的扫盲问题。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5岁以上残疾人的文盲率为4329%左右,盲人、聋人的高文盲率与现行盲文、手语研究、规范与推广的严重滞后是有关系的,盲文、手语的研究、规范和推广工作目前还做的很不够。目前正在制定“规划纲要”,教育部、国家语委也在征求各界意见,中国残联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代表残疾人认真提出我们的意见。


      最后,他谈了四点意见:


      一、要加强盲文、手语研究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国从事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研究的工作者成千上万,而从事手语、盲文研究的人员,不足十人百人。台湾、香港地区在几十年前就规范了盲文,台湾手语规范工作也在大踏步前进,我国的盲文、手语的研究现状与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很不协调的。当前加强汉语盲文、中国手语的研究应成为专业工作者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识。“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成立国家层面的盲文、手语研究机构,搭建研究平台,促进学术交流。目前高校对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热情,有兴趣,愿意投入精力和财力,今后可以依托高校和现有专业机构的研究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力争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盲文、手语研究的氛围,以适应“十二五”盲文、手语工作的需要,适应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残联愿意参与支持有条件的研究机构。他同时指出,盲文、手语研究要纳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大局之中,可以成立盲文、手语研究分会,先挂靠各类语言或汉语研究学会。最后还要加快机构人才建设,尽快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要认真提出对“规划纲要”的修改意见。一是盲人和聋人是不同特点的人群,有不同语文需求,建议“规划纲要”中盲文、手语专章并将盲文、手语分开表述,分别提出要求。二是建议“规划纲要”第二部分将盲文、手语和外国文字的使用分开,单独提出要求。三是建议“规划纲要”对盲文、手语的性质做出明确定性。四是建议“规划纲要”第四部分增加盲文、手语工作的国家行动,提出具体目标,以便操作。


      三、中国残联将加强对盲文、手语研究规范推广工作的支持。建议国家语委与中国残联共同发布中国手语和盲文规范化与推广研究的国家重大课题,吸纳相关专家团队参加,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查和研究,如通过问卷、专家咨询的办法,结合过去的研究成果,摸清盲人和聋人真实需求,为制定“十二五”及配套方案提供必要的支撑,为今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重视民族语言的盲文、手语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民族地区盲文、手语的规范推广工作条件日趋成熟,但实际工作很多尚未开展,有一些工作实际上是靠外国专家在做,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今后要加强关注,加强研究,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的需求,必要时,将就此事拜会国家语委和民委。